与其说这是一部乡村调查的话,毋宁说是一个归乡者对故乡的再次进入,不是一个启蒙者的眼光,而是重回生命之初,重新感受大地,感受那片土地上亲人们的精神与心灵。
——《中国在梁庄》
追逐十月和风,沐浴金秋阳光,在这秋高气爽的收获季节,读者们迎来了期盼已久的读书会。10月13日晚,“悦正”读书会第二十三期《中国在梁庄》分享交流会在图书馆四楼学生文化沙龙如期举行,共有六十余名校内外读者参加了本次活动。
本期邀请的公益嘉宾是山东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学博士、山东社会科学院优秀青年人才学术新秀郑艳老师,图书馆副研究馆员马晓雯老师主持读书会。
活动伊始,主持人首先表达了对参与本次读书会的公益嘉宾和师生们的欢迎。“面对面”环节,面对主持人提出的关于大学生如何转变角色积极适应大学生活问题,郑艳老师结合个人经历阐述了自己观点。郑艳老师认为大学中最重要的是学会自我成长与进步,确立目标,学习之外做一些喜欢且擅长的事情。挑战自我,拓宽视野。谈到读书问题时,郑艳老师介绍了自己的阅读方法,认为做好读书笔记对于阅读和思考至关重要。
“同读一本书”环节, 郑艳老师以“梁庄与中国“乡村与城市”“非虚构写作”“田野民俗志”四个主题为主线,深刻剖析了作者以观察者的视角,用整体眼光审视梁庄衰败、离散、重组和以宗族、血缘为中心的村庄精神断裂的过程。郑艳老师结合田野调研经历向大家讲述了当今中国乡村加速衰落的现实生活图景,并从民俗学的角度引导大家深入思考,提出如何看待村庄已经到了老年,正在失去生命活力的现象和“乡村振兴”“诗与远方”的问题。郑艳老师学术式思辨方式、广博的学识、引人入胜地讲解极大点燃了同学们的热情,大家畅所欲言,现场气氛欢快热烈。
“分享时刻“环节,中海油石化有限公司的李军总工程师和齐鲁师范学院的许海丽编审分别结合各自工作阅历、生活体验和读书感悟,分享了自己的观点。李军就同学们关心的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化解生活矛盾,如何培养能力更好适应社会需要的问题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许海丽从专业角度就知识产权版权问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最后,郑艳老师为读者推荐《写文化—民族志的诗学与政治学》《现代世界的诞生》《说书人与梦工厂》《天真的人类学家》《新乡土中国》《传统的发明》《一个村庄里的中国》《把自己作为方法》等经典书籍,勉励同学们博览群书,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学习多元化思维和个性化发展,注重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勇敢追寻属于自己的人生。
采访篇
小记者:“同学你好~参加完咱们悦正读书会第二十三期《中国在梁庄》,你有什么感想吗?”
20级刑司2班 颜昕彦
第一次参加“悦正”读书会,用一个词总结那一定是:惊艳。首先,是扑面而来的书卷气,沙龙室内干净、明亮、充满温馨气息。其次,令我惊喜的是我们这次的嘉宾不只是一位,而是来自各行各业的不同群体。活动采取的方式侧重于对话聊天式,这让人一点也不觉得枯燥乏味,反而惬意自然,所有人都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交流中对于“乡村中民宿的兴起是否真的有作用于乡村中的人“这一问题的探讨,几位嘉宾各抒己见,令人耳目一新。最后,临近结束时的合照,让仪式感爆满,恋恋不舍中,期待着下一期读书会的开始。
21级法本1班 刘禹
今天,听过郑老师的讲解之后,对由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明白了要在最好的时间与岁月中寻求到一份自己喜欢又擅长的事情是多么难得。屏幕上展示的关于"乡村振兴""诗和远方"两个思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除此之外,对民俗文化也多了份了解,这次读书会收获颇丰。
20级商学院国贸2班 刘泳禄
郑老师从一次次的田野调查讲起,细致讲述了关于民族与民俗的体悟。把我从书本带到田间乡野中。让我了解到逐渐剥离标签的真实乡村文化、田野伦理、宗教祭祀以及对民俗文化的守望理解。最后感谢老师的分享与荐书。
21级公共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班 杜信仪
郑老师提到大一新生要转变角色,做好人生规划,告诫同学们要确立目标,多读书,读好书,勇敢追寻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尽全力做好,做一个自由、有思想,善思考的人。
21级法硕1班 李佩琦
郑老师结合民俗学知识,精辟阐释了《中国在梁庄》一书的精髓所在,激发了同学们阅读热情,拓宽了学术视野。各位老师的经验分享字字珠玑,金句频发,启迪心灵,衷心希望有更多同学加入悦正读书会这个优秀集体。